• 分类目录: 200 个;
  • 标签: 10638 个;
  • 资讯: 13827 篇;(待审:221 篇);
  • 网站: 12813 个 (待审:4529个);
  • 评论: 8 个 (待审:1 个) ;
  • 今日审核: 0 个 (待审:1 个) ;

《蒿里行》原文及翻译

时间:2024-04-29 23:37:33 栏目:站长资讯

《蒿里行》原文及翻译

  

  2016-09-20 10:34:30文/叶丹

 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,以是平时学习历程中要注重积累。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,并保持语意通畅,而且应注重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。以下《蒿里行》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,请人人以所在区域课本为主。

  关东有义士,兴兵讨群凶。

  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。

  军协力不齐,犹豫而雁行。

  势利使人争,嗣还自相戕。

  淮南弟称谓,刻玺于北方。

  铠甲生虮虱,万姓以殒命。

  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鸣。

  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。

  点击查看:

 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诛讨那些凶残的人。

  others和the others有什么区别,others:其他人。the others:其他,其他人。the others比others 所指的范围“小得多”。the others指“剩余的全部”,它“是有数的”,远比“没有数的”others范围要小。,others和the others有什么区别

 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,同心诛讨长安董卓。

  诛讨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,由于各有自己的计划,力不齐一,相互张望,谁也不愿率先前进。

 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取,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。

 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,袁绍谋立傀儡天子在北方刻了天子印玺。

  由于战争延续不停,士兵耐久脱不下战衣,铠甲上生满了虮虱,众多的国民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殒命。

  尸骸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,千里之间没有人烟,听不到鸣。

  一百个老国民当中只不外剩下一个还在世,想到这里令人极端悲悼。

  袁绍等关东诸将起兵讨董卓,效果虽然造成自相戕杀的军阀混战事态,但其始未免不心存忠义。蒿里行前四句是交接靠山:群凶作乱,义士诛讨,形势大好。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,是说义士们早先希望结成同盟,心向着汉室,即通过诛讨这一行为来平定叛乱,拥护汉室。(各方将领都希望团结一心,效法周武王那样,会师于盟津,吊民诛讨,一心一意地除奸诛恶,忠于国是,匡扶汉室。形势是大好的)“义士”“讨”“群凶”这些词语注释诗人是憎恶董卓等人作乱,盼望国家统一。

  蒿里行中央六句是交接这有关诛讨的情形:联军内部矛盾重重,自相残杀,气力涣散。导致的缘故原由是“淮南弟称谓,刻玺于北方”,袁术盘据,自主为帝;而袁绍也阴谋废掉汉献帝,立刘虞为帝;他们搞盘据、谋私利,造成的效果是:“军协力不齐,犹豫而雁行。势利使人争,嗣还自相戕。”——同床异梦、相互张望,畏缩不前、按兵不动甚至是自相残杀。

  诗人对这种情形的态度是悲愤、失望的;把矛头指向了“二袁”,显示出作者的特殊盘算和远见卓识。

  蒿里行最后六句直接形貌战争的危害:由于连年战争,将士的铠甲不离身,长出了虱子;国民大量殒命,荒原上白骨累累,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鸣之声。面临着这萧条、凄切、惨绝人寰的情景,诗人不禁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叫:“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”,表达了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魔难人民,示意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,而且对造成人民痛苦的元凶元凶,给予了无情的揭破和扑打。体现了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。

  蒿里行全诗气概质朴,沉郁悲壮,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,军事家的豁达气势和忧患意识,诗中集典故、事例、形貌于一身,既形象详细,又内蕴深挚,是曹操对照乐成的作品,通过阅读,不仅可以让读者领会那时的历史事实,还能明白作为诗人曹操的怪异文风。

  以上《<蒿里行>原文及翻译》由小编整理而成,人人要以明晰为主,注重多总结语法征象,积累要害词语,善于抓命题者设置的要害点,如实词、虚词、词类活用、特殊句式、牢固结构等。

  版权免责声明:

  1、本站内容均来源于网络,请自行鉴定真假

  2、如有侵权,违法,恶意广告,虚假欺骗行为等

  以上问题联系站长删除

标签:

版权声明:

1、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。
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4、、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,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,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