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的变革,四过三峡之感言
时间:2021-04-04 19:40:31 栏目:站长资讯 今年8月,我又一次穿过三峡,这已经是我四过三峡了。四过三峡,正巧跨越了60年。在整整一个甲子中,我见证了三峡从野性、险恶的长江江段建设成驯服的世界顶级水利枢纽工程的历史性变化。
1949年年底,重庆解放后不久,父亲携我和妹妹离开山城,乘客轮沿长江东下。童年的我,对三峡印象寥寥,记忆最深的是当时长江里的客轮只可白天航行晚上则必须停航,原因不仅在于江流湍急,而且水下还隐藏着很多暗礁。若是夜间行船,一旦被激流冲离航道,卷进暗礁,那就是船毁人亡!所以“三峡千古不夜航”。一路紧张地穿过三峡后,我们仨如释重负地在宜昌下了船,再改乘小火轮横越洞庭湖到长沙,最后,坐上咣当咣当的火车回到家乡江西。
1961年暑假,读大学的我同妹妹一路辗转乘火车去重庆探亲。我们先到郑州,再转车至西安、宝鸡、成都,最后经新中国自行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成渝线,才好不容易抵达重庆,心中不由得生发“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”的感慨。回来时,我们便走了水路,我第二次穿过了三峡。
这一回,尽管长江管理部门对航道进行了清理,有效改善了重庆至宜昌航道的安全。但是,客轮仍然必须遵循白天航行、晚上停航的指令。也正因为此,第二次过三峡时,我看到了险象环生、雄伟壮观的原生态三峡!这次,真是令我终身难忘。
船过三峡(即瞿塘峡、巫峡、西陵峡)时,广播里不时向乘客介绍沿江的景致,我们激动得怦然心跳。客轮进入三峡第一峡——瞿塘峡时,江面骤然变窄,最狭窄处不足百米,沿江石崖壁立,两岸山峦重叠,十分险峻,这就是号称“天下雄”的夔门:上游来的滚滚江水经此倾入峡谷,浪涛翻卷,奔腾咆哮,极目望去,到处是巨大的漩涡,如同无数巨大的铁锅,让人惊心动魄!难怪郭沫若先生会惊叹“若云风景异,三峡此为魁”。
如果说瞿塘峡的风貌是雄伟壮丽,那么,巫峡的特点则是朦胧秀丽。船行在巫峡,江水依然湍急,但较瞿塘峡已稍显平缓。两岸山峦却更加高耸,整个峡区奇峰突兀,绵延不断,是三峡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段,可以说处处有景,景景相连。特别是巫山十二峰,云雾缭绕,烟雨空濛,群峰竞秀,千姿百态,你尽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去欣赏、去命名。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最高的神女峰宛如一位少女,亭亭玉立于群峰之中,时隐时现,令人遐思。
告别了神女峰,我们很快进入了西陵峡。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,以险峻闻名天下。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,两岸怪石横陈,峡谷险滩绵延,正如大诗人白居易所曰“白狗次黄牛,滩如竹节稠”。峡区水流如沸,泡漩翻滚,汹涌激荡,惊险万状。那次,我还远眺了让人感叹、震撼的三峡纤夫。那时,倘若没有纤夫们的帮助,那么,在三峡逆水而行的非机动船不但寸步难行,而且极有可能顺流而退,甚至是一泻千里!
这是一座永恒的群雕。纤夫们光着身子,铜铸般的躯体在阳光下泛着亮光。“脚踩卵石嘛,嗨哟;手刨沙呀嘛,嗨哟;爬滩过崖嘛,嗨哟……”有节奏的号子声惊天动地。我清楚地看到,那一行纤夫在岸边嶙峋的石滩上手脚并用,倾尽全力,几乎是爬在地上、拖着沉重的木船缓慢地逆流挪动,有时,他们还必须下水去推船……听说,沿岸险滩岸边的多座白骨塔,就是用来收埋遇难船工尸骨的。几十年过去了,三峡纤夫的身影总是在我眼前晃动。
上世纪90年代中期,我去成都开会,返回时又一次取道重庆乘客轮东下。第三次过三峡,我有了崭新的感受。
客轮在万县(现改为万州)过夜,第二天拂晓便长驱直赴三峡,日夜兼程,到终点武昌港才停下。那时,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早已建成并发挥效益。大坝上游因此提高了水位,三峡中的那些急流险滩因而平缓了许多,往日如野马奔腾的三峡江水已被初步驯服,那些如锅的巨大漩涡已不多见,江水自西而东逐渐平缓,“三峡千古不夜航”从此结束。经过葛洲坝,我第一次看见了长江上的船舶通过船闸的景象。
三峡大坝建成并发电之后,像一块硕大的磁铁吸引着我:我必须再去三峡,必须去看看三峡大坝。今年8月,我和老伴到重庆怀旧。第四次过三峡,我感到了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无比自豪和骄傲!
游轮进夔门时,江水缓缓地流着。一过夔门,江面就开阔了,江水也平静了,几乎找不到江水的流向,“高峡出平湖”的壮观景象呈现在眼前。库区沿岸比较大的移民新城几乎都建了跨江大桥,真是“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”。第二天早餐后,游客们前往参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,高耸的大坝、雄伟的船闸、美丽的三峡管理区,都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。
大坝正在泄洪,远远望去,巨大的洪峰从泄洪孔咆哮而出,奔腾而下,蔚为壮观。导游说:你们的运气真好,大坝泄洪是难得看到的。看!那1.6公里长的五级双向船闸主体已尽收眼底。乘客们都惊呼起来:原来船闸这么大呀!我们的游船过船闸是头天晚上近10点,虽然在船上也观看了游船经过船闸的情景,但那只是从微观角度去看,每次只能看到通过的那一级,而站在坛子岭上远眺,则是从宏观上整体欣赏船闸,多么雄伟壮阔!在这里,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长江中的一粒小水珠。
据介绍,三峡船闸上下落差113米,船舶通过时就像翻越40层楼房的高度。之后,我们登上了185平台。这里与大坝近在咫尺,它似一条巨龙将长江隔断,让长江发挥出巨大的防洪、发电、补水、航运等综合功能。“185”即185米,这是三峡大坝的海拔高度。站在这里,我们和三峡大坝就矗立在同一个海拔平面;站在这里,我们就登上了世界水电站的最高水平!此时此景,我情不自禁地从心里迸发出一种情感:三峡工程确实是伟大,的确是非常了不起!
四过三峡,我目睹了三峡60年的巨变。三峡的巨变,折射出我们伟大祖国60年发展的灿烂辉煌。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。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4、、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,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,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