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分类目录: 200 个;
  • 标签: 10638 个;
  • 资讯: 10125 篇;(待审:221 篇);
  • 网站: 12809 个 (待审:4421个);
  • 评论: 8 个 (待审:1 个) ;
  • 今日审核: 0 个 (待审:1 个) ;

什么叫丁克主义(为什么选择丁克)

时间:2022-04-01 09:06:19 栏目:生活常识

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,西方文明的渗透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更加高质量的生活。当“人生苦短、活在当下”成为时代主题时,就不会再有人愿意“前人栽树”了,如果过好自己的一生才是关键所在。

于是,就有人提出了“丁克”一词,想要不生孩子过一辈子。然而丁克真的能幸福吗?答案未必是肯定的。近日,网上就有一位52岁的丁克女性现身说法,表示年轻人不要为了追赶潮流就跟风,青春年少时丁克,或许会春风得意一阵子。但等你丁克到五十岁以后,所有的人生困境都来了,幸福指数将会下降到最低谷,后悔都来不及。

这话说得相当恳切,以至于我想要深入了解丁克这个群体,也想知道他们的晚年会面临什么。感兴趣的网友可以一起来看下。


 

▶什么是丁克?

丁克,又被称为不生育人群,泛指具备生育能力却选择不生的群体。它的命名来自西方国家DINK一族的缩写:Double Income No Kids(双份收入,没有孩子),大多属于主动选择,也存在被动丁克的情况,只不过人数较少。

在我国,原本丁克族属于小圈子,人数稀少且不为人所知,后来之所以进入到大众视野,则与人数激增有关。

上世纪八十年代,我国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推行计划生育政策,这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,也形成了个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,长大后更重视个人生活质量,而孩子就成了享受的绊脚石。由此,丁克群体倍增,扩大到了人尽皆知的规模。

▶产生丁克思想的心理根源:

很多网友或许会好奇为何有人选择丁克?倘若一刀切,霸道说句“与你无关”,只会让丁克族被大众误解深重,甚至觉得这是一个自私自利的群体。所以,今天我们结合实例,从心理学角度为大家阐述,丁克思想诞生的原因,大多如下:

什么叫丁克主义(为什么选择丁克)

①自我价值大于家庭价值;

以我认识的一对丁克夫妇为例,两人都是211大学的教授,丈夫主攻物理学,太太则是法学教授。有次我去他们家里做客,发现电视机还是十年前流行的款式,家里只有书房是有人味儿的,其他房间相当冷落,也没有多余的装饰。

一问原因,无非是没时间,专心搞学术,想为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奋斗终生。至于孩子,那是什么?只会浪费时间罢了,人生短暂,不想浪费时间在家庭上。

②不喜欢孩子,放弃生育

这种情况在女性身上出现的较多,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,从小享受母亲过多关爱的女性,长大后更容易成为丁克,或许是看多了母亲对家庭的付出,把“成为妈妈”当成了生孩子的唯一标准,这才恐婚恐育,只因不想活得像母亲一样劳累。

③经济条件不允许

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,原本生活条件就一般,生孩子会让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,既然无法给孩子带来好的教育和生活,那干脆就不要生了,起码自己还能好过点。

▶丁克带来的困境

以这位52岁女性的经验来看,丁克族要遭遇的困境无非是余生和养老两大问题:

①老无所依,晚年孤独

根据这位中年女性的解释,年轻时,身边的朋友都喜欢四处游玩,他们大多结伴而行,生活倒是并不寂寞。但过了四十岁,身边的友人就少了许多,五十岁以后几乎没有人再结伴玩耍,只因大家都有家庭要重视。

不过52岁,已经要面临一个人去旅游的困境,这让她很是担忧将来的晚年生活。

“人的想法是会改变的,一旦感到孤独,余生就会活在沼泽里。”这位中年女性认为,年轻时她的业余爱好繁多,本以为不会感到孤独,然而人到晚年才知道,再多的爱好不如人气儿更让人愉悦。

②晚年只能进养老院

这一点就没什么好说的了,只不过大家需要注意的是,同样住养老院,别家有子女孙辈来探望,丁克族只能在旁边眼巴巴看着。

尤其中年遭遇配偶背叛的丁克女性,晚年孤独的概率要更高,毕竟女性在50岁以后就丧失了生育能力,一旦配偶反水,日子会更过不下去。

标签:

版权声明:

1、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。
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4、、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,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,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