汤圆的寓意(汤圆的来历和传说)
时间:2022-03-21 11:43:49 栏目:生活常识正月十五闹元宵,各种各样的节目纷至沓来,令人目不暇接。有击太平鼓的、扭秧歌的、踩高跷的,玩杂耍的,应有尽有。那么汤圆的含义和象征和汤圆的传统文化及意义有什么?
一、汤圆的含义和象征
象征团圆,亲人团聚。汤圆起源于中国宋朝。当时明州兴起一种新奇食品,即用黑芝麻、猪油、白砂糖为原料,把黑芝麻磨制成粉末状,然后猪油、白砂糖相继放入混合物揉成团做馅,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食用。
汤圆音同团圆,吃汤圆象征全家人团圆,和睦幸福。人们会通过吃汤圆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,寄托对生活的美好愿望。
二、汤圆的传统文化及意义
汤圆的名称与“团圆”字音相近,取团圆之意,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,和睦幸福,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,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,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。
汤圆,别称“汤团”、“浮元子”,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 ,是一种以糯米和糖为主的食品,汤煮、油炸、蒸食均可,有团圆美满之意。
汤圆营养丰富,其主要成分糯米粉就含有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钙、铁、核黄素、尼克酸等营养元素。同时它的常规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,包括芝麻、核桃、花生,再加上植物油,营养价值就“更上层楼”。
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阖家团圆的美意,也同时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,且汤圆的名称和团圆字音相近,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,也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愿望。
三、元宵节为什么吃汤圆?
元宵节,又称“上元节”或“灯节”,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,而到了明清时期元宵节与春节、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,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标志性的吃食就是“汤圆”了。
汤圆有很多名称,如“元宵”、“汤团”、“圆子”、“团子”、“水圆”等,早在北宋时期,就已经有了汤圆,不过那个时候一般是叫做“圆子”,到南宋时,在正月十五吃元宵已经成为了很多家庭的习惯,汤圆以糯米为主要原料,做成圆形,又黏又圆,有着合家团圆的意境。
因此在元宵节吃汤圆,表达的是人们享受合家团圆的美意。
版权声明:
1、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。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4、、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,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,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。